政策与出海共振,港股创新药驶入快车道
近期,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近日正式落下帷幕,首次引入的“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成为本轮政策改革的最大亮点。此举不仅为高值创新药开辟了多元支付路径,更标志着我国创新药价值回报机制迈入“医保保基本、商保促创新”的双轨时代。
与此同时,国产创新药出海持续加速,全年对外授权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国际会议上频传“中国声音”。在政策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下,港股创新药板块逆势走强,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方向。
在此背景下,作为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工具,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凭借其高纯度、高弹性的产品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创新药核心资产的便捷通道。
从龙头集聚到估值洼地:港股创新药的双重优势
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紧密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在今年8月完成了编制方案更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彻底剔除了CXO(医药外包服务)企业,成为更纯粹的创新药指数。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来看,调整后指数集中于生物制品与化学制药两大行业,均为创新制药核心环节,确保了指数能够精准反映创新药产业的核心脉搏。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4日
聚焦到成分股上,与A股同类指数相比,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创新属性更足,前十大更集中。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等生物科技公司,被誉为创新药研发的“尖刀连”,合计权重接超72%,呈现出鲜明的龙头集聚效应,也使得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更具“爆发力”。反观CS创新药指数(931152.CSI),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为47.98%,成分股包含较多“仿创结合”的传统药企,创新属性相对被稀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4日
高度集中的龙头结构,赋予指数更强的弹性: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涨幅达75.92%,年内累计涨幅达81.94%,跑赢同期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52.06%)、SHS创新药(46.35%)等多个同类指数,展现出较高成长潜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4日
指数的卓越表现,离不开港股市场独特的土壤。一方面,港股汇聚了大量尚未盈利但研发实力强劲的生物技术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策源地”。另一方面,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配置意愿回升,共同构筑了板块反弹的坚实基础。
从支付破局到全球突破:创新药步入价值兑现期
回到开头,本次“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的引入,创新性的解决了“天价药”的支付瓶颈。以往,部分高值创新药因价格高昂、受众有限难以快速纳入基本医保,导致“药已批、保未进”的尴尬局面。而商保目录的设立,为这类药品开辟了专属支付通道,不仅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也显著增强了药企的商业化预期与现金流稳定性。
此外,商保目录更是创新药板块价值重估的催化剂:一款创新药若能成功纳入商保目录,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成功纳入商保目录的药品,则可在真实临床环境中验证其市场价值,进而大幅提升其在海外授权(License-out)中的议价能力。当研发投入不再仅仅是费用,而是可通过“国内验证+全球变现”的路径转化为确定性强的资产,获将推动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创新药企的估值逻辑。
如果说国内支付环境的改善是“内力”修炼,那么创新药的“外力”突破则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2025年,国产创新药出海延续爆发式增长: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前三季度中国License-out总金额共计920.3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当前已突破1000亿美元,显示出全球市场对中国研发成果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以12亿美元首付款和10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刷新纪录,是中国创新药企当中唯一一家首付款超过10亿美金的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BD战略合作,中国创新药已然迎来了结构性拐点。
这一趋势在近期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得到了强化。百利天恒、百济神州等多家中国药企发布了多项重要临床数据,更有5项成果入选最新突破摘要(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名单。随着四季度后续ASH(美国血液学年会)、SABCS(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等学术会议进行,更多的中国声音将涌现。
出海不仅仅是故事的开始,产业的高景气正逐步传导至企业盈利端。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显著高于医药板块整体水平。这表明,前期的研发投入正逐步进入收获期,优质创新药公司的业绩能见度不断提升,其盈利模型已从纯粹的“研发投入”转向“研发+商业化”双轮驱动,成长逻辑更加坚实。
在“十五五”规划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基调下,港股创新药板块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政策红利+全球竞争力提升”的双重驱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个股波动风险高、研究门槛大,通过指数化工具有效分散风险、把握产业整体机遇是更稳健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费率优势突出,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创新药龙头的高效途径。在产业逻辑与业绩兑现共振的当下,借道该ETF参与创新药板块,或是分享中国医药创新红利的前瞻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