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财信

蓝山科技造假案判决创先例,券商保代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强化处罚、“责任到人”,投行生态有新变化

证券市场红周刊 发布于 2024年07月05日 01:40

文丨惠凯‍‍‍‍‍

编辑丨承承‍‍

蓝山科技造假案判决结果影响明显,为后续证券领域诉讼带来重大参考价值。 

近期,蓝山科技造假上市诉讼案结果出炉,法院判决券商和保代需对投资者承担较高比例的连带赔偿。这一判决,不仅标志着A股诉讼奖惩机制更加强调“责任到人”,且对于后续的证券领域诉讼有着重大参考价值。该案开启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追究个人责任的先例,或将成为追究中介机构主要责任人民事责任的判例依据。 

保代需对上市造假承担赔偿责任

华龙证券IPO上市或受影响

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新三板基础层公司蓝山科技2017-2019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并在2020年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的公开发行申请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在蓝山科技挂牌失败后,有投资者对蓝山科技和中介机构提起了诉讼。 

今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披露了对蓝山科技索赔诉讼的判决结果。法院指出,华龙证券在蓝山科技项目中未勤勉尽责,未对信披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慎尽职调查;对信披文件中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的重要内容,未经过审慎核查和必要的调查、复核。据此,法院认为华龙证券及保代赵宏志、李纪元作为直接责任人员参与实施虚假陈述行为、造成过错,将承担40%的连带赔偿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 蓝山科技索赔诉讼案是我国首例由保代(自然人)向证券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案例,北京金融法院的判决结果对于后续的证券领域诉讼有着重大参考价值。

公开信息显示,赵宏志时任保荐券商华龙证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兼第三事业部总经理,但没有项目签字履历。查询证券业协会官网信息,赵宏志、李纪元已从华龙证券离职,而且脱离了券商行业。目前华龙证券旗下保代只有19人,全行业排名处于尾部。 

当然,也并非所有涉及这一项目的保代都受到牵连。蓝山科技招股书显示,华龙证券指派的项目协办人是孙连波。查询证券业协会,华龙证券保代孙连波至今还在职。 

iFinD显示,华龙证券前几年的IPO业务也进展顺利,2020年时担任了中船汉光(与海通证券联合承销)等两宗A股IPO的保荐承销工作;2021年负责了泰坦股份的上市;2022年与中信联合保荐了金徽股份、博纳影业A股上市。但 自2022年9月至今的近两年时间,华龙证券的IPO业务再无新项目进账。 

从项目来看,华龙证券参与的IPO项目以联合承销居多,独立保荐承销项目相对较少,如此情况或意味着,华龙证券在IPO项目上独立承销保荐业务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事实上,华龙证券也是需要凭借股东关系和地域优势,才有希望和大型投行合作承销的,比如公司2022年联合承销的金徽股份就是甘肃企业,而华龙证券的注册地和总部就在甘肃,此外,公司股东中第一大、第三大、第四大,以及并列第十大的股东也均是甘肃本地企业。 

一边是自己的IPO业务发展不力,而另一边是华龙证券申请IPO进展缓慢。 2023年1月,华龙证券提交了主板上市招股书,但至今一年多仍无明显进展。近期证监会再次重申主板IPO强调“大盘蓝筹”定位,而华龙证券不仅规模上只是腰部券商,且近几年业绩还在持续下滑。iFinD显示,2021-2023年,华龙证券营收分别是18.86亿元、13.44亿元、11.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4亿元、4.24亿元、3.22亿元。 

今年6月底,华龙证券更新了2023年度财务数据的上市材料,但最终能否顺利上市还需要观察,毕竟处罚连带的诉讼和赔偿风险,以及自身的规模、业绩持续性对公司过审时有一定影响。 

据更新版的上市材料披露,截至2023年末,北京金融法院因蓝山科技虚假陈述案,受理对华龙证券的民事诉讼达33宗,“发行人未针对其计提预计负债”。随着近期诉讼判决结果的确定,华龙证券后续还需要计提赔偿导致的预计负债,这一定程度上会拖累公司的业绩表现。 

未获得保代资格的从业人员很纠结

据了解,目前很多券商从业人员中拥有保代资格的人数占比并不高,占比在10%以下的并不在少数,比如中金公司的保代数量只占从业人员数量的8.66%,国泰君安证券的保代数量占从业人员数量的3.05%等,而类似华泰联合证券这样保代数量占从业人员数30.94%的并不多。 

企查查显示,截至2022年末,华泰证券旗下的华泰联合承销保荐公司参保人数接近540人。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华泰联合的注册保代有410人。这一情况意味着,在扣除中后台部门的员工后,华泰投行仍存在上百位员工后续有考取并注册为保代的可能性。 

类似的还有申万宏源旗下的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公司参保人数截至2023年末是614人。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的注册保代是272人。这同样意味着,在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剩下的342位员工中,处在承做条线并参与过股权项目,后续有望考取保代资质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一般来说,投行内部尚未获得保代资质的员工,更多以项目组成员或项目协办人的身份参与项目,在投行内部的职级多数是高级经理,若无法取得保代资质,要想再进一步晋升,就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按照监管要求,投行部门的普通员工可参加保代考试,通过后就能实现从“一般证券业务”向“保荐代表人”的跨越,但如今 随着蓝山科技索赔诉讼案判决结果的出炉,对投行相关人员的从业心态带来了一定影响,部分原本存有成为保荐代表人想法的从业人员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比如某头部券商投行部的员工就向本刊坦言,自己目前很纠结,“是不是不考保代比较好?” 

蓝山科技索赔诉讼案判决结果的出炉,对业内相关人员的震动很大,原本认为获得保代资格后,在收入提升的同时风险很小,但现如今幻想已被打破。 

换言之,在制度的不断完善下,拥有保代资格的券商从业人员要想自己的从业履历中不存在瑕疵,需要自己在执业过程中更加勤勉尽责,有效履职,不能违规职业道德。 

蓝山科技造假案判决创先例,券商保代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强化处罚、“责任到人”,投行生态有新变化

省级分部投行团队去留是个难题

在当前IPO发行明显放缓下,近期面临较大人事压力的还有一类人:大中型券商的部分异地省级分公司投行部员工。此前,一些大中型券商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在省级分公司,其是东部省市分公司层面设立了独立的投行部门或团队,尤其是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经济大省。 

比如本刊获得的名片和员工名册资料显示,某龙头券商在安徽设立了庞大的“投资银行安徽分部”,常驻多位保代。分部负责人吴某公开信息显示,其是投行(安徽)分部副总裁,参与和签字了10多宗A股IPO项目,目前正参与的项目还有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辅导和IPO业务。 

在当前IPO发行上市数量明显放缓下,头部券商投行部门的压力虽然相对较小,但对于其他非头部券商的异地省级投行分部来说, 在既无股东和地域优势、项目储备数量又不多的情况下,薪酬和人事压力是不容忽视的,是否还需要保留省级投行团队是留给券商管理层的一道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监管层发布公告鼓励科创板公司运用定向可转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公司实施收购整合,而考虑到可转债业务不同于公司债,其需要交易所审核和保代签字,这对于很多券商投行团队来说是个机会。据了解,已有部分券商的投行团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方向,加大了对债权业务和REITs等创新业务的投入。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壹财信》对其发表的策略研究内容或与机构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壹财信网站的文章、图片、评论等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转载须注明出处(来源:壹财信及作者名字)。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yicaixinbd@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