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财信

“中特估”浪潮下寻觅“基”遇,投资者宜考量长期价值判断能力

证券市场红周刊 发布于 2023年05月20日 21:53

红周刊 本刊特约 | 王骅

绝大部分主动权益产品对“中特估”配置浅尝辄止,纯度更高的产品还要从被动指基中找。

国企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石。在过去两年上游原材料涨价、国企改革政策持续完善、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的背景下,央企、国企等具备“中国特色”优势的企业成为市 场讨论的热点。从长期来看,纳入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等特征因子建立的符合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有一定持续性。那么,该如何寻找“中特估”比重较大、长期擅长“中特估”公司定价的基金呢?

大幅增配“中特估”基金仍是少数

被动指数型产品纯度更高

如果拿当期行业配置减去行业配置自然变动定义为当期行业主动增减持比例,以万得中特估指数为标准,2023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在中特估板块季度末重仓占比为3.88%,主动增持比例1.72%,基本和印象相符。

同样以万得中特估指数为基准,根据2023年一季报和2022年四季度中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计算权益基金在两个时点的重仓股和指数成份股的重合程度。在统计的3084只基金中,873只主动权益型基金可能主动加仓“中特估”概念股,占比达到28.31%,570只基金在2022年末不持有“中特估”概念股,但在一季度末持有。

以金鹰成份股优选为例,去年四季度基金持有中国中免、恒立液压、欧派家居为代表的博弈复苏的消费、地产链股票,一季度基金的持仓几乎换成了中特估和AI相关,包括中国移动、中国交建、中国中铁等国有属性更强的个股。西部利得聚禾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2.19%,基金在一季度新进的三大运营商是在数字中国顶层设计和AI产业爆发迭代的双重背景下,借助央企低估值叠加数字经济概念率先修复的板块,截至5月10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PB估值分别从去年年底的1.17倍、0.91倍、0.90倍修复至1.71倍、1.11倍和1.40倍。不过虽然有不少基金凭借在一季度的大幅增持获得了超额收益,绝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对中特估的配置仅仅是浅尝辄止,想要找到纯度更高的产品,还是要从仓位和投资方向更为确定的被动指数型产品中寻找。

同样统计公募权益基金的中报、年报明细持股数据,计算各基金的中特估概念股持仓占净值比,并将基金过去四期的占比均值降序排列,筛选占比较高的基金。而纯度较高的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富国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和南方中证高铁产业今年以来分别上涨33.77%、22.77%和21.53%,相比绝大部分仅进行部分仓位调整的产品有明显优势。

量化考核央企发展情况背后

仍然考验基金主动择股水平

自2019年起,国资委开始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考核央企发展情况。2023年1月,国资委提出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即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并实现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用营业先进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都能够更好地衡量企业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业绩质量。

以上也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进行个股分析时经常会考虑和拆解的指标,因此对于个股的理解应该还是主动基金经理更胜一筹。实际上,除了上述纯度较高的中特估指数基金外,今年也有一些长期持有中特估概念股的基金跑出了不错的业绩。工银瑞信创新动力今年以来也上涨17.55%,基金重仓较多为银行、地产、建筑、建材、保险等相对冷门板块,并且根据估值和收益预期的比较调整行业结构。去年年末基金重仓中国太保,并增配中国移动、国电南瑞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个股,并显著减配了银行股,今年以来小幅增持了地产、石化,以及南微医学、上海医药在内的医药股。基金长期业绩中波段交易占了较大比例,而波段交易的核心还是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

同理,中泰星元价值优选也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重仓中特估的主动管理基金,实际持仓中基金主要持有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建发股份等央国企。以持仓占比最高的中国建筑为例,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2022年充分受益于国家经济稳增长政策,基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20.3%,延续两年高增态势;房建业务方面,公司也逐步延伸至客户信用高、违约风险低、竣工价值高的公共及工业建筑领域以对冲地产下行对住宅类订单影响。

基金选股需要满足“长坡、厚雪、慢变”三个特征,即公司潜在空间要大,有明确的优势可以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超额利润,以及在行业中公司的竞争优势不会轻易被新技术或者新模式颠覆。大部分央国企活得久、站得牢,但是在细分行业里哪些公司能够维持竞争优势,又有哪些公司在治理加持下能够把长期利润转化为分红,还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和甄别。

近期中特估有一些主题投资的属性显现,以央国企为主体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最容易跟上行情,但是即便是央国企,内在基本面和治理结构还是有较大区别。“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的调整除了考量央国企盈利能力和质量,激发国企经营活力外,也给了公募基金更多挖掘优质标的的可能。

(本文已刊发于5月13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壹财信》对其发表的策略研究内容或与机构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壹财信网站的文章、图片、评论等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转载须注明出处(来源:壹财信及作者名字)。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yicaixinbd@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