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财信

聚焦IPO丨ODM模式下的通力股份闯关IPO,营收乏力、利润微薄局面短期难改

证券市场红周刊 发布于 2023年06月29日 19:34

红周刊丨王宗耀

通力股份近年营收增长乏力,主营产品销量开始下滑,“代工”模式下,公司抗风险能力偏弱,未来成长性令人担忧。

近日,TCL科技创始人、实控人李东生控制的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股份”)闯关A股。李东生通过控制TCL控股间接持有通力股份61%股份,同时瑞广嘉、通瑞慧达、通瑞智达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为TCL控股的一致行动人,李东生由此间接控制公司16.46%股份的表决权,最终合计达到控制通力股份77.46%股份的表决权。

《红周刊》查看通力股份招股书后发现,其近年营收增长乏力,主营产品销量开始下滑,在“代工”模式下,公司净利率偏低,抗风险能力偏弱,未来成长性令人担忧。此外,财务数据方面还存在一些疑点,需要公司解惑。

产品销量下滑 营收增长乏力

通力股份主要从事声学产品和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音箱产品、可穿戴设备、AIoT产品和精密组件及附件等。客户主要包括哈曼、索尼、三星、Jabra、OPPO、阿里、谷歌、亚马逊、安克创新、字节跳动、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从产品构成看,音箱产品无疑为其最核心的产品。在2022年,音箱产品就为公司贡献了近六成的收入。AIoT产品本为其第二大产品,但在2022年销售收入锐减,贡献占比下降到第三,仅为11.79%。可穿戴设备在2022年反超AIoT产品成为公司第二大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为16.10%。

近年来,全球音箱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并不算好,自2021年进入行业发展高峰后,销量陡降。洛图科技(RUNTO)在一份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2022年智能音箱市场遭遇寒流,在疫情、供应链原材料短缺和消费者需求下降的影响下,出货量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1.2亿台,同比下滑了25%,2023年预计销量为1.26亿台,同比增幅仅5%左右(见附图)。

受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影响,通力股份产品销售状况亦不容乐观,其2022年音箱产品的销量从1348.97万个下降到了1248.18万个,下降幅度为7.47%;AIoT产品的销量从1027.33万个下降到837.51万个,下降幅度达18.48%;精密组件及附件的销量从2736万个下降到2695.08万个,降幅1.5%。只有可穿戴设备尚有不错增长,但此类产品收入占比却不足两成。

在八成产品销量出现下滑下,通力股份2022年的收入为100.31亿元,同比2021年数据仅增长了2.84%,与2020年、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11.82%和14.65%的数据相比,其营收的增速表现明显差很多。

如此情况意味着,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升或者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以声学产品和智能产品的ODM业务为主的通力股份营收还能否维持正增长是令人担忧的。

ODM模式之下的低净利率之殇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2020~2022年),通力股份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55亿元、2.85亿元和3.7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9.80%、-19.92%和30.7%。就数据看,公司净利润在2021年出现了较大的降幅,而这一变动趋势与持续增长的营收表现是迥然不同的。对此,在通力股份给《红周刊》的采访回复中表示:“2021年,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实施股权激励计提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公司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升,净利润率小幅下降。”

《红周刊》注意到,通力股份的营业收入在2022年时就已经破百亿,按理说,其净利润规模也是不小的,可事实上,这一年净利润只有3.7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率分别仅有4.18%、2.92%和3.71%,盈利能力相当低下。

通力股份在给《红周刊》的答复中也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主要采用ODM业务模式,并一以贯之地采取与全球知名的头部客户深度合作的发展战略。在发展初期,公司便为飞利浦、东芝、索尼、松下、LG等全球知名品牌客户提供DVD的ODM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一,以此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制造经验,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口碑,积累了客户资源;转型到声学产品后,公司继续与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哈曼、索尼、三星、安克创新等企业合作,蓝牙音箱和Soundbar产品出货量居全球首位。公司采用ODM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大规模、多品类产品交付能力,灵活响应短期增加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与品牌厂商的合作前置,提高了新品开发效率,增强了客户黏性。”

然而,ODM业务模式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但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在ODM业务模式下,通力股份一直在为知名企业打工,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导致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大多被品牌方赚走,而通力股份只获得了微薄的加工费。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还分别有25.06亿元、18.03亿元和22.98亿元,如此情况意味着,在微利经营下,一旦客户回款出现长时间逾期,抑或者出现大笔坏账情况下,则公司的净利润很可能会大幅变脸甚至亏损。

对此公司表示:“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电声品牌厂商、互联网头部企业等,客户资信状况良好,且公司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主要客户的应收账款购买了信用保险,进一步降低了应收账款回款风险。”然而,对于净利率本就不高的通力股份而言,购买信用保险无疑会增加其成本压力,同时,信用保险并无法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应收账款过高的风险。

此外,根据公司介绍,通力股份以代工模式开展业务,与品牌厂商系上下游关系,代工厂基于不与客户竞争的考虑,较少涉及自有品牌业务。更重要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及其近亲属全资或控股的企业中,涉及代工业务模式或声学产品、智能设备制造的企业有6家,很多公司产品与其类似,比如,在关联公司中,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产品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研发、销售,与通力股份业务就存在很高相似性;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类家庭智能设备,智能家庭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为主,所研发和销售自主研发的产品,与通力股份从事相似业务;TCL Overseas Marketing Limited则从事影音产品销售,与通力股份也从事相似业务,且双方存在重大关联交易。

通力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TCL Overseas Marketing Limited存在部分自主品牌智能设备或音视频产品的研发、销售业务,不涉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或代工,与发行人在具体业务模式、主要细分产品、主要客户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发行人不构成同业竞争。”

如此情况意味着,通力股份一旦创立自主品牌,就很可能会导致公司与关联方出现同业竞争的情况。为保障其他关联方利益,公司不得不牺牲创立自主品牌的可能性,进而也意味着,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以较低的净利率模式运营。

此外,报告期内,通力股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18%、70.03%、74.38%,在客户集中度过高情况下,一旦主要客户出现流失,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也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激进应收账款政策是否谨慎?

据招股书介绍,报告期各期末,通力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5.06亿元、18.03亿元和22.98亿元,占报告期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1.62%、29.11%和38.64%,占比相对较高。

面对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现实,通力股份理应认识到相应风险,采取较为谨慎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政策才对,可事实上,从通力股份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其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却相当激进。

据通力股份披露,报告期各期,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98.98%、98.99%和 98.75%,应收账款整体账龄较短。而对于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通力股份的计提比例仅为0.50%。以2022年为例,其当年仅对账龄1年以内超过23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计提了1150.13万元的坏账准备。对于应收账款计提比例问题,通力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坏账计提政策及坏账计提比例不存在重大差异。”

然而,作为行业龙头的歌尔股份,其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在相同周期内分别为20.26%、19.48%和18.65%,不仅远低于通力股份,且坏账计提比例也为1%,是通力股份的2倍。此外,收入规模比之更小的佳禾智能,在同一周期内,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9.27%、14.20%和12.55%,也远远小于通力股份的占比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其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而账龄超过3个月不到1年的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更是达到了5%。

通力股份认为:“报告期内,公司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与华勤技术一致,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人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其1年以内应收账款历史回款情况良好。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电声品牌厂商、互联网头部企业等,客户资信状况良好,且公司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主要客户的应收账款购买了信用保险,进一步降低了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然而,应收账款风险的爆发与企业历史信用损失关系并不大,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在恶化,中美贸易摩擦仍在继续,通力股份应收账款又主要来自于境外,谨慎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才是应对相关风险的有效措施,找借口减少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只能使得相关风险更高。

通力股份的应收账款规模和占比都不低,如果参考佳禾智能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则其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会高出很多,这对于净利率较低的通力股份而言,则无疑会导致其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可能对公司上市时的估值认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因此,通力股份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是否谨慎是值得探讨的。

应收账款变化有疑点

实际上,除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够谨慎外,通力股份2021年的应收账款变化也是十分可疑的。

如前文所述,通力股份2021年的营业收入增速为14.65%,是报告期内最高增幅。一般情况下,随着收入规模的增加,公司应收部分也会水涨船高,会有一定规模的增加,但《红周刊》却发现,通力股份2021年应收账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了28.05%。

那么,出现这一现象是不是因为其合同资产、应付票据等项目增加所致呢?可实际上,将应收部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合并计算后,其2021年相较上一年度仍减少了28.58%。这意味着其2021年回款状况相当良好,上年度形成的诸多应收都收了回来。那么其应收回款状况是否真的良好呢?

正常情况下,年度内,企业的营业收入会体现为企业当年现金的流入和赊销产生的应收部分,营业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意味着企业当年现金流会有大量流入。

从现金流方面来看,2021年,通力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5.54亿元,这其中除了包含当年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外,还包含当年新增预收货款。根据招股书数据,当年预收部分(预收款项、合同负债)增加了约1940万元。通力股份当年境内收入为25.89亿元,其招股书披露的增值税税率为13%和9%,则其境内部分所涉增值税金额在2.33亿元~3.37亿元之间。

从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扣除预收新增部分和增值税后,余下金额约在101.98亿元~103.01亿元之间。由于通力股份当年的营业收入为97.54亿元,低于前述区间金额,这意味着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较2020年减少金额应该在4.44亿元~5.47亿元之间。然而根据招股书披露的金额,通力股份2021年的应收部分相比2020年减少了8.01亿元,相比测算数据高出了2.54亿元~3.58亿元。

通力股份在给《红周刊》的回复中认为,上述分析存在多种未考虑的因素,然而其并未提供其所述“未考虑因素”的具体数据及对上述核算过程的影响,上述勾稽差异金额又比较大,因此其中疑点公司仍未解释清楚。

保荐机构自身问题频出

作为“守门人”的保荐机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据IPO抽查机制,IPO项目撤否率排名靠前、违规处理情形较多、多次出现“一督就撤、一查就撤”等问题的保荐人或被现场督导。而一旦被抽中,很可能会影响保荐项目上市进程。

就公开资料看,通力股份的保荐机构近年来未能勤勉尽责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在今年4月,该保荐商两名保代刘兆明、沈钟杰就被深圳证券交易所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根据公告内容,刘兆明、沈钟杰作为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代表,在该公司IPO招股说明书中,2019年的股份支付费用披露错误,导致所披露的该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后净利率计算披露错误。

深交所认为,作为项目保荐代表人,刘兆明、沈钟杰未按照规定,对迈百瑞编制、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予以充分核实,未对报告期内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变动的异常情况予以充分关注,并对其变动合理性、计算准确性进行审慎核查,直至深交所审核问询后才予以更正。因此,依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此外,在今年2月,该券商还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根据通报显示,2021年7月,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欧博”)发生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涉及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浩欧博于2022年2月披露该资金占用相关情况。保荐机构在履行持续督导职责过程中未能尽到勤勉尽责义务:一是未能及时发现浩欧博资金占用违规行为;二是在知晓资金占用事项后未能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三是2022年5月19日出具的《关于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相关描述与事实不符,未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浩欧博违规问题。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该券商和孙圣虎、董雪松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除此之外,早在2022年10月,证监会就曾发文表示,经查,该券商以及丁明明、郑明欣在保荐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未发现发行人存在部分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异常,事后补充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或替换、移除异常原始凭证,部分销售推广活动未真实开展,对保存大量推广服务商公章扫描件的原因无法提供合理解释,业务推广费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监管机构对其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就上述情况看,通力股份的保荐券商不排除有被抽中现场督导的可能性,而一旦被抽中,再结合通力股份招股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则通力股份上市之旅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

(本文已刊发于6月24日《红周刊》,部分内容已据公司回复调整。)

《壹财信》对其发表的策略研究内容或与机构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壹财信网站的文章、图片、评论等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转载须注明出处(来源:壹财信及作者名字)。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yicaixinbd@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