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最具爆发力六大黑马
安井食品(603345):重点发力预制菜肴 多维度提升长期竞争力
类别:公司 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偲 日期:2021-06-16
近期我们参加安井食品2020 年度股东大会,会上公司就市场普遍关心的发展战略、产能建设、预制菜肴经营思路等问题进行统一交流,反馈如下:
积极调整经营规划,打造五大经营战略
公司结合现今市场竞争环境与后疫情时代消费习惯的转变,梳理公司经营方向,制定出五大经营战略:渠道上“BC 兼顾,全渠发力”、经营上“双剑合璧(安井和冻品先生),三路并进(火锅食材、面米和菜肴产品)”、品牌上“品牌发力,转型升级”、产品上“主食发力(面米制品),主菜上市(菜肴制品)”、产品宣传上“酥肉蟹棒、烧麦称王”。在经营各层面明确方向以适应行业及市场变化。
预制菜肴选品思路清晰,推广节奏紧凑
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餐饮连锁化程度提高、人力成本攀升,预制菜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潜在市场空间极大。行业尚处于竞争分散,爆品缺乏的成长期。我国幅员辽阔、菜系众多,打造全国化爆品是目前行业痛点。
公司今年集中发力预制菜肴,对此制定了五大选品标准:“家喻户晓、BC兼顾、还原度高、加工复杂、成本更低”,有助于公司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有全国化基础的潜在大单品。公司针对BC 两端特性,有区别、有节奏的打造爆品:4 月主推B 端调理肉片,8 月面向大B 端和大餐饮重点推广牛仔骨等厨师菜,年底重点推广C 端佛跳墙等菜品。公司通过批量化打造爆品的思路来拓展预制菜肴市场,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第二曲线。
持续扩容经销团队,积极开拓新零售渠道
公司今年计划持续大幅扩张经销商团队,重点开发餐饮渠道,持续推进BC端的进一步下沉,提出了“开餐饮、推BC、扫盲区”的渠道战略。公司重视经销商的质量和利益,赋能经销商全方位竞争力,促进经销商成长,打造利益共同体来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拥抱新零售渠道,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高层紧密接触,全方位战略合作,打造长期合作。
全面数字化转型第一年,全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2021 年开始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运用定增资金,完善现有的ERP、WCS、ERM 等平台,引入SRM 等系统,做到企业、经销商管理全方位信息化,强化公司软实力,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发展。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公司高管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凝聚力强、作风扎实。安井历经二十年发展,不断夯实自身竞争力,面对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策略, 收效显著。我们维持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34/10.66/13.47 亿元,对应EPS 为3.41/4.36/5.51 元,对应PE 为69.8/54.6/43.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成本上行、市场竞争加剧、预制菜肴新品推广不及预期
冀东水泥(000401):底部已到来 布局正当时
类别:公司 机构: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嵩/焦俊凯 日期:2021-06-16
量价齐升,华北市场稳步增长。供给端来看,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错峰生产政策将持续收紧,“碳中和”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约束行业产能;需求端来看,雄安新区建设与其他重大基建项目逐步开始施工,释放增量需求,推动销量的稳步增长;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来看,冀东水泥占华北市场份额接近 30%,区域 CR10 也达 60%,近些年市场集中度持续增加,公司在华北区域拥有较高的定价权。综合考虑,随着公司份额在华北市场的稳步增长,量价齐升态势明显,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协同发展,新兴业务贡献利润。近年来,公司推行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围绕水泥主业进行产业链业务延伸,目前已覆盖骨料、危废固废处置及其他(矿粉及外加剂)业务。其中,危废固废处置及骨料业务与水泥业务协同性强,毛利率高,具备成长空间,未来将持续给公司贡献利润。
效率增加,期间费用有望降低。公司过往期间费用较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利润水平。当下,随着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经营性现金流增长,有息负债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有望持续降低。此外,公司持续加强管理费用管控,管理费用也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底部已到来,布局正当时。公司基本面处于稳健上升态势,而 PE(2021E)仅 6.16 倍,已处公司历史估值最低区间范围。伴随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未来公司估值有望得到提升。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 29.99亿元、34.19 亿元、37.6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6.16、5.40、4.90;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区域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煤炭价格上升,期间费用控制不力等。
中国化学(601117):新签订单持续创新高 己二腈投产引领创新
类别:公司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伟 日期:2021-06-16
1、化学工程国家队,新签订单量持续增长。
公司核心资产为原化工部最具竞争力的设计院,是全球化学工程领域的引领者,在国内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设计与总承包市场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除欧美之外的海外地区化工总包市占率更是遥遥领先。公司新签订单额由2015年630亿元增长至2020年2512亿元,订单收入比由2015年的0.99增至2020年的2.27,是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9.51%,2021年1-4月收入同比增速58%。
2、创新驱动战略带动公司转型实业,己二腈项目年底投产。
公司一直重视研发与成果转化,助力万华、华鲁等国内化工龙头快速成长;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总额近百亿元,复合增速21%,其中2020年研发投入高达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3.47%。公司首个实业项目20万吨己内酰胺2014年投产,十三五期间实现利润18亿,积累了丰富的甲方管理经验。公司己二腈项目历经十年研发,将于2021年底投产,一期规划30万吨,明年底之前增至50万吨,达产后将解决国内尼龙66产业链主要原料“卡脖子”难题;如以完全成本1.5万元/吨、中枢价格3.5万元/吨计算,公司30万吨己二腈达产后将贡献净利润40亿元。除己二腈外,公司气凝胶复合材料、聚丙烯弹性体等高附加值项目也将于2021年底陆续投产,使公司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落地。
3、定增已获批,目前市值具备强安全边际。
公司已于2021年4月27日获得定增批文,拟募资不超100亿元,其中30亿元用于尼龙新材料项目,40亿元用于两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公司2021年计划完成利润总额48.6亿元,我们保守预测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为44亿元,对应目前股价为7.9倍PE,2020年股息率为3.5%,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1.51/1359.28/1528.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1/72.73/97.03亿元,EPS分别为0.88/1.47/1.97元,对应2021年6月15日收盘价PE分别为8/5/4倍,考虑到公司业务不同于其它建筑板块企业,本质为技术输出,未来创新驱动成为核心竞争力,估值将向化工板块核心资产靠拢,假设6未.9来8元以/股定增募资100亿元,当前市值仍被显著低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对应1目2.标57价元。
风险提示
己二腈项目达产不及预期、己二腈价格大幅下降、工程项目计提减值等风险。
顾家家居(603816):发布21年员工持股计划 核心高管悉数参与彰显发展信心
类别:公司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潇/邹文婕 日期:2021-06-16
事件:6 月11 日公司公告《2021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计划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 亿元,参加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总人数不超过25 人。资金管理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为10 亿元,将按照不超过1:1 的比例设置优先级和劣后级分后,本员工持股计划认购资金管理计划的全部劣后级份额。本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2019 年9月至2020 年9 月期间的回购股份1088 万股。
总裁参与比例达55%,彰显核心管理层对公司的坚定信心。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中包括8 名董事及核心高管,其中董事兼总裁李东来拟出资额上限为2.75 亿元,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55%;副总裁李云海、副总裁吴汉、副总裁兼CFO 刘春新拟出资额上限为1515 万元,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副总裁欧亚非、廖强、刘宏拟出资额上限分别为1015 万元、875 万元、595 万元;董秘陈邦灯拟出资额上限为350 万元。
董事及高管出资额占比为70%,核心员工(17 人)出资额占比为30%。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设置1:1 杠杆,且核心高管悉数参与,彰显管理层对于公司后续发展的强烈信心。
短期经营稳健,中长期大家居战略稳健推进。短期看,公司内销受益于竣工回暖、行业集中度提升、后疫情时代家居改善需求增长及公司自身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持续提升,保持着较快增长。外销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步缓解而持续修复。利润端看,在强议价能力下提价基本覆盖原材料上涨。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稳健,21Q1 收入端同比+65%(两年平均+24%),扣非利润同比+53.4%(两年平均+27.4%),我们看好Q2 延续较快增长。
中长期看,公司大家居战略稳步布局,推动信息化提升、区域零售中心改革逐渐向零售型企业转变;此外定制业务经过5 年培育走向快速成长期,中期成长确定性较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软体家具行业龙头,大家居战略扎实推进打开成长天花板。20 年业绩受商誉减值拖累暂时性下滑,后续商誉减值风险大幅降低,主营业务稳健成长。我们预计21-23 年净利润分别为15.8/19.3/23.3 亿元,对应PE32.4/26.5/2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线下门店营业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波动,国际航运运力紧张等。
威派格(603956):农村饮用水提标改造+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赋能智慧水务行业
类别:公司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博/唐亚辉 日期:2021-06-15
事件:6 月8 日-10 日,2021 年中国水博会在武汉举行,威派格带来了“数字赋能,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农村供水的持续运营和智慧监管”的主题论坛探讨。
十四五期间,国家对农村饮用水改造的推进以及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推动了我国智慧水务、智能水表行业的发展。根据水利部官方文件的披露,“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2000 亿元,提升了2.59 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其中解决了1710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叠加我国水管网的智能化改造进程到来,农村饮用水投资额或高于十三五期间。
重新认识威派格,威派格从19 年年报的二次供水设备研发生产商逐步转型为2020 年年报的智慧水务系统集成商:如何定义“智慧水务系统集成商”?首先,“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是针对行业痛点,为客户(主要是自来水公司)提供漏损管理、表计自动化管理、水调度系统管理、农村饮用水管理、供水水厂/排水水厂自动化管理等的实现方案。而我们定义威派格为“智慧水务系统集成商”原因是,威派格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应用系统)的同时,提供智能化改造所需要的设备。威派格是行业稀缺的拥有水务智能化改造平台+智能化设备研发销售的企业。
2021 一季报公司首次扭亏为盈,报表端边际变化初现。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全年订单高增速,农村饮用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智慧水厂设备(装配式水厂)、学校及医院供水改造项目为公司带来新维度业绩增量。我们预计随着收入的增长,公司的人均创收将进一步上升、管理/销售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2021Q1 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020Q1 的46.56%下降至36.94%,管理费用率由32.80%下降至17.99%,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21 年公司看点:农村饮用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智慧水厂设备(装配式水厂)为公司带来新维度业绩增量。虽然2020 年公司传统二次供水设备和区域加压泵收入占比公司总营收的90%左右,但是我们预计21 年公司在农村饮用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智慧水厂设备三个维度为公司拓宽营收维度。
盈利预测:根据我们对行业和公司未来业务的判断,我们维持2021-2023年EPS 预测为0.59/0.82/1.19 元,对应2021-2023 年PE 为30/22/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带来毛利率下降、公司智慧水厂设备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双星新材(002585):产能订单持续验证 国产替代进入加速期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姜明 日期:2021-06-15
事项:
双星新材官网公布:1)2021年交付的30万吨2亿平米光学膜片项目中的D-5车间、D-8车间于6月10日上午正式投产,上述车间产能具备年产大尺寸光学膜片1000 万平方,高端棱镜及复合膜片6000 万平方,约占项目总产能的35%,公司远期规划光学膜片的收入超过20 亿元;2)6 月11 日公司参加深圳康冠科技集团招标会,其中三款光学膜片产品:
250 下增亮膜、250 上增亮膜和310DOP 贴合膜顺利中标,此次中标的各款产品分别获得康冠科技该款产品60%-70%市场需求份额。
国信中小盘观点:1)伴随光伏、面板、电子、手机、新能源汽车、5G 产业链在国内的扎根布局,新材料领域的各类BOPET用膜的产业内迁和国产替代已进入加速期;2)新产品的开发会使得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继而拉动本轮传统+新材料膜产品景气度的持续上行;3)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开发将会是头部参与者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双星本次产能释放以及订单落地仅是整个产业趋势的一个缩影,并再次验证公司一体化开发的竞争优势及在各细分功能膜领域的订单放量、市占率提升的长期逻辑。4)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40%、40%、16%;毛利率分别为27.8%、26.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 亿元、16.5 亿元、21.6 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5%、39%、31%,对应当前股价PE 为16.8/12.1/9.3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新产能交付及达产低于预期、新材料产品推进进度低于预期。
评论:
公司层面:产能和订单超预期,光学膜有望成为国内全品类量产最大供应商公司光学膜片渗透效率及产能投放节奏超预期:双星光学显示膜18-19 年完成技术突破并开始逐步放量,2020 年3万吨光学膜片主要供应韩国三星,2021 年公司加快对国内客户的突破,2Q 的海信、3Q 的康冠都迎来重大合同放量,预计伴随2 亿平方米产能的完全交付,未来有望在面板大客户中迎来重大订单突破。
切片-基膜-成品膜一体化开发再次被验证,终端以中高端产品为主,2021 年底前有望成为国内全品类量产最大供应商之一:电视面板行业基于显示效果、良率、人工成本的维度考量,未来复合膜替代多张单品功能膜已成为趋势;当前新进入者若依然从单品膜,特别是技术难度较低的单品膜种去渗透国内市场意义并不大,2020 年公司供三星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增亮和复合膜,21 年2 季度开发的海信、3 季度的康冠同样保持上述态势,基于上述信息,我们推断:1)公司从切片-基膜-成品膜的一体化技术路径完成突破再度被验证;2)4Q2021 公司累计光学膜产能达到3 亿平,届时公司将能在多种单品膜、复合膜实现量产和稳定供应,双星和终端面板客户的联合开发产品比重、终端客户直采额都将稳步提升;3)从产能释放节奏看,双星有望在2022 年成为国内最大光学显示膜供应商。
换个角度去思考当前无法证伪的当前分歧:目前双星、激智、长阳、东材在光学膜领域都有所突破,投资人往往无法验证哪个标的最有优势,最终谁会是中国市场的NO1,这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1)目前技术难度较高的复合膜放量主要是激智、双星;2)双星的成品膜已完成高端产品继三星之后,在国内客户突破,那么其自研的基膜产品指标原则上已达到主流水平,同样的产品会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3)退一步说,即使双星的产品指标并不是市场中最好的,但公司已在基膜、成品膜完成了最为困难的0 到1 的一体化开发和放量,动态的看,公司在现有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会很难吗 对此,我们的持乐观态度,当然最终的验证还是订单、收入、毛利和净利指标的逐步验证。
行业层面:风口上的BOPET 功能膜,将迎来国产替代主升浪我们曾在之前的深度报告《基材之上,万膜生长—全链布局的双星新材》中描述:“不应孤立看待BOPET 在传统、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和整体景气度的回升,我们认为正是BOPET 在新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才导致双星为代表的传统膜公司的升级转型,这也客观导致部分产能退出在传统领域的竞争,推动了2020 年整个行业景气度的上行”,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光学级BOPET 膜的下游市场,就会发现体现为:
新材料产业链核心企业快速向国内转移,全产业链进口替代已是大势所趋:核心企业如光伏产业链(光伏用膜相关)的隆基、赛伍;面板(光学膜片相关)的京东方、TCL;其它还包括手机、5G、新能源车辆(OCA 膜;MLCC 用膜在5G、新能源车辆中大幅增加)等行业也同样如此;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国内膜公司对国外的进口替代已进入加速期,这可以从部分上市公司的布局得到验证,譬如激智、长阳的显示膜布局;斯迪克、洁美科技在OCA、MLCC 的产品开发。
上下游一体化是趋势,门槛在于技术、上游投资强度:目前BOPET 功能膜的产业趋势是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即:切片-基膜-成品功能膜,譬如:激智收购宁波勤邦(基膜);长阳增加基膜产能、斯迪克布局MLCC 和OCA 基膜产能、恒力石化从原材料切片拓展至基膜,产业链参与者一体化布局的原因在于:
1)基材自供有成本优势;
2)可以根据终端功能膜产品的用途调整基膜配方和物理属性。
3)疫情阶段,不受海外基膜供应链波动的影响。
一体化开发虽然是行业趋势,但依然会有诸多门槛,主要表现在:
1)工艺、技术:无论是上游切下游成品膜、还是下游切上游基膜,工艺和技术依然是最重要的门槛,下游终端的难度在于树脂底涂改性、涂覆工艺;上游基膜难度在于材料配方、拉升工艺;合格的产品往往要经历实验室开发、商业应用价值、客户认可和导入三个阶段,这往往要建立在长期的经验、技术积累之上。
2)下游切上游,资金壁垒高:相抵而言,行业上游的投资强度要高于下游,对比长阳、激智、长阳、双星的定增或IPO项目,可以明显看到一旦涉及到基膜的产品开发,投资强度往往是数倍于下游后道涂覆工艺。
核心观点和投资建议
1)伴随光伏、面板、电子、手机、新能源汽车、5G 产业链在国内的扎根布局,新材料领域的各类BOPET 用膜的产业内迁和国产替代已进入加速期;2)新产品的开发会使得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继而拉动本轮传统+新材料膜产品景气度的持续上行;3)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开发将会是头部参与者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双星本次产能释放以及订单落地仅是整个产业趋势的一个缩影,并再次验证公司一体化开发的竞争优势及在各细分功能膜领域的订单放量、市占率提升的长期逻辑。4)投资建议:公司新材料板块2021 年毛利接近30%,2022 年因快速抢占市场,小幅下滑,2023 年成品膜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回升;由于新材料膜毛利率高于传统膜且新材料膜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综上基于以上核心假设,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40%、40%、16%;毛利率分别为27.8%、26.3%、27.6%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40%、40%、16%;毛利率分别为27.8%、26.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16.5 亿元、21.6 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5%、39%、31%,对应当前股价PE 为16.8/12.1/9.3X,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