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与主动权益投资(三) 投资者可通过基金来应对股票投资中的难题
聊起“买股票”,大家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在交易软件上输入一串儿代码,设定委托价格,填上买入股数,提交报单,即可静待成交。没错,到此即已完成了“买股票”,但是对于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这已是“万里征途”的最后一步了,下单前所要做的“功课”才是更长、更具挑战性的旅程。
“买股票”当股东,可远不只是“敲敲代码”那么简单,研究选择公司并非易事。面对上市公司,可观察的角度很多,从宏观到中观微观,从商业模式到财务报表,从治理模式到管理层能力,从技术壁垒到产业链优势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大家也常常打趣说,要做好上市公司研究得“文理工通吃”,且还需身强体壮,要具备经济金融知识、会读公司的“体检报告”(财务报表)、熟悉生产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产业链布局,还要深谙人文心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花时间精力开展实地调研。不仅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也必不可少,这样才有可能捏准“市场先生”的脉搏,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努力规避系统性风险。
对于有兴趣、有决心、有毅力的新老股民而言,面对少数几家上市公司,或许“尚可一战”,而当80余万亿总市值的A股市场立于面前,数千家上市公司的资料摆在案头时,普通投资者难免力不从心。
在实践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基金来应对股票投资中的两个难题:一是研究选股;二是组合构建。
在研究选股方面,基金公司设有专门的研究团队,根据行业、领域、研究方法等不同清晰分工,研究人员“守土有责”, 专业专注,深耕细研,发挥专长。相对“单枪匹马”、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把握宏观趋势,行业、技术发展脉络前景,还是在研究深度、覆盖广度、动态跟踪频率等方面,整体会更强一些。
在组合构建方面,基金管理人会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决策机制流程,建立分散化、精细化的投资组合,严密跟踪监测风险收益,力争实现收益-风险最大化目标。这项工作对于专业知识水平、投资经验都可能有限的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同样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简要回顾近年(2020-2022完整三年)数据(见下表),也不难看出,虽然也有部分个股一飞冲天、涨幅惊人,但从整体看,主动股票型基金的回报还是明显好于A股股票整体表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股票基金组”的净值波动幅度、涨跌幅离散程度都远远小于“股票组”的股价。也就是说,数千只股票不仅波动大、个体之间的收益率差异也巨大,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选择“命中”的难度;开展了研究精选和组合构建的股票基金,个体间的收益率差异明显小于个股,这样基金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熨平投资风险,也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做出正确选择的可能性,客观上可降低因“选股”失误,出现亏损或收益不及预期的概率。
另外,从“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角度来看,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虽都是高风险投资标的,遭遇市场和个体风险时,波动大、回撤深,投资者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入坑”,但就算一不小心“踩雷”,投资基金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也会低于那些“爆雷”的个股。
因此,相对直接投资个股,无论是从整体收益还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基金对于没有时间精力做深度研究、“盯盘”跟踪,风险承受能力也有限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是相对更合意的选择。
注:统计区间为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选取2020年1月1日前上市或成立的A股股票和主动股票型基金,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
数据来源:wind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各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但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近年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趋势性变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占比稳步上升,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到60%左右【注】。公募基金在“散户机构化”的进程中,以专业受托人的角色,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股票、买股票、研究公司、做组合构建,难度大、门槛高;没时间、没精力、知识储备不足?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可以来帮你。
【注】资料来源:《易会满主席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2022年11月21日。
数据及图标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