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财信

英伟达预言成黄金赛道,医药产业“黑马”浮出水面,该板块近两月上涨近17%!

证券市场红周刊 发布于 2024年04月01日 02:19

AI时代各行各业雨露均沾,医药产业链实际也概莫能外,近期智慧医疗异军突起成为产业链中的黑马赛道,其中龙头股之一的朗玛信息3月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了15%;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AI是否可以改变医疗问诊模式还需时间验证,二级市场投资仍停留在炒概念阶段。 

Wind显示,智慧医疗指数在经历1月下挫后,2月和3月出现连续上涨,2月全月的涨幅超过10%,3月至今的上涨也接近了8.7%,同时该指数由32只成份股构成,其中包括了迪安诊断、鱼跃医疗、朗玛信息、卫宁健康等普通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公司。从近期的机构调研来看,开年迄今,包括焦点科技、中科创达、海尔生物、软通动力、九联科技等公司接待来访机构量都名列前茅,这些横跨医疗和科技的公司成为了机构的宠儿。 

对此,国金证券的最新研报指出,AI助力精准高效临床诊断,提升整体诊疗水平,多家医疗公司先后在影像设备中布局AI技术应用。目前手术机器人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点方向;AI持续赋能药物研发,目前国内多家医药和CRO公司已经布局AI+新药研发的相关领域,随着应用的不断成熟和落地,预计将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本刊表示,在患者问诊层面,智慧医疗已在一些企业开始使用,主要原理是通过自然语言的处理、图像识别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的AI智能分析,能够辅助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比如说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在医疗图像领域,帮助医生发现隐匿的病灶提高诊断判断率。5G以来智能机器人协助医生手术也越来越多。” 

“智慧医疗”成跨圈热门关键词

传统的看病场景模式或被彻底颠覆

据动脉网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已达到66.25亿元,结合AI辅助新药研发和AI助力肿瘤诊疗等市场赛道估算,预计2020年-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9.4%,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 

而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在近期刚刚结束的英伟达大会上,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的活动场次达到了90场之多,位居所有行业之首;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其创始人黄仁勋近期那句石破天惊的名言“未来生命科学将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无独有偶,英伟达主管医疗保健的副总裁也断言:“我们是英伟达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级业务。” 

但是,内地有医药产业人士对国产原汁原味的智慧医疗前景仍有困惑:“因为在我国医疗数据是保密的无法公开,因此无法从数据层面让AI加以学习,所以AI审方很难得到大面积开展。此前有互联网巨头做过尝试,但只在小范围使用,真正AI应用的蓝海领域还在CRO!” 

而不可否认的是,在AI浪潮下,来自医药产业的人士也在竞相踏入实践的潮流之中。南方某知名医疗集团的董事长在近期的一场论坛中介绍:“现在父母辈的老人去看医生,还是会拿着甚至一手提箱的资料请专家问诊;而我们目前利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做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长期的目标是做用户的健康管理。” 

他进一步强调:“美国现在致力于研发的是数字生命,而数字生命不仅仅是一个生成式大模型,虚拟空间能跟真人对话的才是数字生命,也就是说做一个生命的仿真,目前清华大学也有教授在做树基生命系统。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个所对应的数字孪生,到那时看病的模式就会变为在每个人的数字孪生中先实践一遍,然后再给出针对性的问诊意见。” 

而或许未来这种颠覆式的改变,在治疗针对性疑难杂症上的有效性会提高很多。一位来自互联网问诊平台上的高层表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医疗资源都非常稀缺,尤其家在偏远郊区的患者进城看病诸多不便,因此在线问诊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从实际的在线问诊中,患者所上传的资料包括了化验单、影像图片、真实的患处照片等等,统计显示图片在医疗问诊领域中的占比达到了40%。大概率未来AI医疗是可以帮助处理这些图片节约时间的。” 

“同时,在线问诊的另一大难题是普通患者对专业的医学术语会有理解上的障碍。而且患者可能会涉及多个疾病,很难准确描述出究竟是哪里不舒服?举个例子比如说钝痛,其在专业术语里应该被叫做放射性疼痛,但无论是哪个名词患者都很难理解,因此无法在在线问诊中和医生取得语境一致,而人工智能或许就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大有用武之地。”她进一步解释。 

而在去年ChatGPT刚刚出道大为火热时,华安证券的一篇研报就旗帜鲜明地看好AI医疗:“AI医疗经历较长的验证期后,迎来快速兑现。我国对于医疗AI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了算法由雏形初现到快速迭代、深度学习拓展等阶段,在多年沉淀后迎来注册审批与市场过渡阶段。2020年前,由于商业路径不清晰、落地场景未被验证、临床价值不足等原因,医疗AI的价值市场认知不足,但截至目前,已有49个AI医疗器械获得NMPA颁布的Ⅲ类证,多家医疗AI企业具备可落地的软件和可兑现的收入,医疗AI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不过,多位与本刊的医药产业内人士强调,智慧医疗是应该围绕医生的,医生的地位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任何人的生命不会交给机器去判定。

多领域上市公司纷纷赶潮“智慧医疗”

业绩预报报喜 后续内卷激烈仍需努力

尽管在产业层面尚存在争论和需要描绘清晰的商业模式路径,但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因沾边智慧医疗概念而身价倍增:在Wind资讯智慧医疗的32只成份股中,本刊统计了2月份的股价涨跌,其中多数股票录得股价上涨,表现最好的是荣科科技的36.62%,同时该创业板公司在本月迄今更是大幅度上涨超过了55%。 

股价大幅走高的背后离不开业绩的大幅好转,荣科科技业绩预告表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3700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实现业绩正向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面对市场新的变化,公司通过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销售融合、提升服务、加强内部管理等多项措施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其中智慧医疗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表现较为突出。 

从Wind的对荣科科技简介看:“荣科科技积极布局智慧医疗、健康数据和智能云服务两大领域,历经十余年创新努力,已成为国内医疗信息化产品门类齐全的供应商。通过有效的资本并购,公司融合贯通了医院多科室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搭建,产品涵盖了从医院门急诊、重症科室管理、手术麻醉管理、数字病房,到助推医院评审管理、信息集成平台、DRGs应用,延伸至区域医疗等领域,可为医院提供完整、优质的信息化产品与服务。” 

而类似荣科这般表述在智慧医疗领域早已深耕的企业还不止一家,但似乎它们所提及的智慧医疗和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医疗还是有区别。对此,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医药圈人士强调:“首先要区分到底是AI医疗还是AI医疗器械,多数上市公司可能涉及的是后者,它指的是一些辅助诊断的工具实际有很多企业在做,简单来说就是AI读片。”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延华智能身上,从公司所发布的财报预报来看,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00万元~3000万元,而上年同期则是大幅亏损状态;在另一项重要指标扣非净利润上,扣非净利润亏损约为800万元~2500万元,这一数值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减亏。 

从公司的基本面介绍来看,智慧医疗也在其涉足的业务范围之中:“公司专注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智慧节能、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数据中心、智慧养老等智慧城市各专业领域。” 

当然业绩预报纷纷报喜的背后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低基数的关系,但至少振奋人心的财报数字还是会提振投资者信心。曾经在抗击新冠时颇为抢镜的鱼跃医疗,年报预报扣非净利润增长45%~55%;同样是来自同一赛道的阳普医疗,年报预报扣非净利润增长63.31%~73.36%。在这32只成份股中,根据本刊结合Wind对年报预报的统计,其中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一项上暂时领先的是中元股份,预计同比增幅达到490%~580%,不过公司的经营最大头似乎在智能电网上。 

那么,在这一日渐走红的窄众赛道中,被更多人认可为双龙头的是卫宁健康和朗玛信息,尤其后者在3月18日单日涨幅曾超17%甚至一度涨停。从业绩层面上看,首先是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预计上升223.69%~319.60%,其次是扣非后的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上升158.37%~245.62%。 

而公司在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表示,2023年,公司继续推动以WiNEX系列产品为“1”与互联网医院、医药险联动等“X”个数字健康应用场景协调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稳健发展,加大成本费用管控力度,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持续优化。预计全年公司总的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0%以上,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对此,前述医药圈资深人士指出,这32只成份股中更多属于医疗信息化范畴中的公司,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被划入到了智慧医疗的赛道当中;但未来究竟谁能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尚难定论,还是看哪家能推出更贴近市场需求的相关产品并被医患双方都认可。此外,他也谈到这一指数所囊括的标的或许并不全面:“比如科大讯飞的AI似乎就可以辅助诊断。” 

此外,本刊也注意到,这一指数中的标的公司在强强联合方面积极求变:3月26日,美年健康新增华为概念。公司与华为云、润达医疗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三方宣布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基于华为云平台打造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 

无独有偶,近期华为在武汉举办的一次活动中,塞力医疗宣布正式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共同拓展万物互联应用新场景。作为鸿蒙生态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合作伙伴,塞力医疗将借助鸿蒙系统的技术优势和生态资源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用户体验。 

在书面回复本刊时,博时基金明星医药基金经理陈西铭强调,目前上市公司在智慧医疗一块普遍还是偏早期,比较多的是在业务中有一些运用智慧医疗的技术,但真正形成收入的少之又少。举一个较成功的例子,上市公司晶泰科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药物研发,目前和很多药企都有相关合作,2023年4月18日以140亿元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排名504名。 

机构认可纷纷加速调研

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剑指长线布局

稍早前某媒体利用Choice数据统计,今年截至3月18日,在智能医疗概念的个股中,年内被机构调研超过50次的公司包括了焦点科技、中科创达、海尔生物、软通动力、九联科技、中科信息、科大讯飞、九安医疗、卫宁健康、理邦仪器、机科股份11家。其中在接受调研时,明确回复涉及智慧医疗相关事宜的公司包括卫宁健康、九安医疗等7家。 

而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比如富国基金的“新星”孙权,其在上月下旬通过视频会议调研了这一赛道的热门股焦点科技;通过调研记录可以发现,孙权主要是对于公司主打的AI麦可进行了详细提问。 

比如在回答“2023年公司AI麦可的现金回款超过2000万元,但在营业收入层面为632.22万元,这一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公司方面的表示是AI麦可采取预付费方式(按月/半年度/年度)向供应商售卖,在确认营业收入时,按供应商实际使用的市场逐月确认为收入。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工银瑞信的两大明星医药基金经理赵蓓和谭冬寒一起调研了科创板公司皖仪科技。从调研记录来看,在回答公司在医疗仪器方面主要有哪些产品和市场空间时,公司方表示:“公司在生命健康领域相关在研产品如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荧光定量PCR、数字PCR;超声手术刀;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器。医疗仪器市场空间大,且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以进口为主,国产化程度低,分析检测仪器国产化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相关医疗仪器如要实现销售尚需取得医疗注册证。”由此可见,其属于智慧医疗领域的潜在生力军。 

而被圈内誉为“药基四大天王”之一的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皮劲松,早在今年年初时就调研了科创板公司安必平,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体外诊断的三大技术平台,即细胞学诊断、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 

在答复皮劲松所问“公司AI产品的盈利模式”时,公司方的表示是,从盈利模式来说,我们提供的是“检测试剂+制片设备+扫描仪+AI判读”的智能化方案,AI提高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抢占大三甲市场,替代进口品牌的有利抓手,同时也构筑了稳固的护城河,有助于在稳定现有客户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检测效率增加现有客户对试剂的使用量。 

作为龙头之一的朗玛信息,在本月初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通过十多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深耕,积累了海量的医学数据并对医疗行业有深刻理解,且从2022年8月起,公司“39AI全科医生大脑”持续进行了一年半的人类海量医学数据学习训练及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在研发过程中找到了既能发挥大模型的优势和特点又能克服大模型易产生幻觉的相应方法。 

当然不仅是基金,作为卖方的券商分析师也越来越看好这一新兴领域;在本周初信达证券发布的医药行业周报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推动AI+医疗加快发展,建议关注:AI辅助诊断,如润达医疗、嘉和美康、安必平、兰卫医学;AI药物发现,如泓博医药;AI影像识别,如鹰瞳科技;AI慢性病智能管理,如乐心医疗。” 

(本文已刊发于3月30日《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智慧医疗成产业链黑马,上市公司探索成熟商业模式任重道远》。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壹财信》对其发表的策略研究内容或与机构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壹财信网站的文章、图片、评论等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转载须注明出处(来源:壹财信及作者名字)。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yicaixinbd@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