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财信

利好政策持续催化,低空经济概念再次“起飞”!龙头已涨超200%

览富财经 发布于 2024年04月19日 00:03

利好消息持续催化,低空经济概念再次“起飞”。

4月18日,工信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要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引擎,加速低空智联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受消息刺激,低空经济概念延续了昨天的火热,中信海直(000099.SZ)早间封住涨停,实现二连板。万丰奥威(002085.SZ)上午10:40左右直线拉升至涨停,彻底点燃了板块炒作的热情。

政策利好持续催化

工信部发言人表示,为更好发展低空经济,特别是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引擎。

同时,要聚焦四个方向,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一是加快装备创新,围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加强应用牵引,进一步聚焦应用场景,打造多场景应用示范体系,培育低空经济领域高技术企业;三是加强技术贯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低空智联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四是强化标准支撑,加快建立贯穿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标准体系。

工信部指出,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一定能够更好地造福百姓,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密集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可谓是利好消息不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低空经济的概念。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随后,江苏、山东、深圳等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4月初,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

今日工信部的最新表态,体现出我国坚持发展低空经济的信心,并在具体的发力方向上予以明确。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不断获得“加速度”。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随着政策利好的持续催化,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成效显著。

2024年第一季度,以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新领域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国内大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研发和创新,进一步优化飞行器的结构,升级、优选新材料。

除了景区低空载人观光以外,“空中的士”、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未来,“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应急救援”等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飞行器,同时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信息化、网络化等通信技术的助力。通用航空制造业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装备支撑,信息通信网络则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全年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已超51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60%。

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形成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联的低空制造、飞行管控、安全保障等领域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接下来可以持续看好飞行平台优势主机厂及核心配套企业,空管系统及具有运营优势的企业,低空机场及保障建设等企业的未来发展。

银河证券也认为,低空经济的万亿级市场爆发在即。接下来,有望看到基建先行,制造与运营齐头并进的局面。

实际上,低空经济的产业链较长,辐射的范围也比较广。整个产业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高分子材料等,以及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机体、飞行控制器等;中游主要是低空产品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及综合服务等;下游主要是运营和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旅游业、物流业、文旅业等。

从盘面表现看,各个领域的核心企业股价表现非常强势。中信海直自3月12日收获首个涨停板以来,累计上涨幅度达到88.98%,近期更是实现4天3板。

板块龙头、市值超过300亿的万丰奥威从2月6日涨停启动,迎来一波主升浪走势,至今已累计上涨210.85%。宗申动力(001696.SZ)自从2月6日触底后,也是一路震荡上行,阶段累计涨幅达到105.26%。

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低空经济概念集体爆发。截至4月18日收盘,金盾股份(300411.SZ)、安达维尔(300719.SZ)、交控科技(688015.SH)收获20CM涨停,广哈通信涨18.39%,苏交科涨12.16%。此外,中化岩土、岭南控股等多只个股也收获10CM涨停。

《壹财信》对其发表的策略研究内容或与机构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壹财信网站的文章、图片、评论等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转载须注明出处(来源:壹财信及作者名字)。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yicaixinbd@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